時間:2023-01-18 點擊: 次 來源:豬業科學 作者:王占奎 - 小 + 大
近幾年來,在“豬周期”的拉動下,生豬養殖呈現出規?;?、集群化、專業化的發展勢頭,同時疫病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,養豬老板的“錢袋子”懸在疫病防控這個“鐵鉤”之下。為有效預防豬場疾病發生,如何織牢防護網,構筑應急處置體系,是當前養殖行業對于生豬養殖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。為了避免發生各類豬疾病,有效減少養豬老板的經濟損失。本文基于我國生豬產業發展現狀,就如何打造“抗防治”一體化豬場疾病防控模式,減少生豬疾病的發生,促進生豬產業健康持續發展,實現養殖戶養殖經濟效益最大化做一論述,僅供大家參考。 1、我國生豬產業發展現狀 1.1 生豬養殖體量大 非洲豬瘟疫情使我國生豬產業受到重創,2018—2019年中國種豬存欄量處于歷史低位,市場規模同步也出現大幅下降。隨著國內生豬產能的恢復,2021年中國種豬市場規模大幅回升,高達1 120億元。 1.2 受市場影響較大 由于當前畜產品處于下行的大趨勢下,飼料以及人工價格上漲,養殖獲益總體收窄,養殖主體養殖意愿下降,在經營主體培育方面存在較大困難。而且因地域和養殖習慣的差異,我國生豬養殖規模按照省份大致分為一、二、三個梯隊,各梯隊間豬價差異較大。 1.3 受疫病掣肘較大 據統計,我國生豬養殖產業每年因生豬病死造成的淘汰量約6 000萬頭,約占總出欄量的10%,而豬場中一旦發生流行病和傳染病,有時甚至會讓豬場付出清場的代價。 2、生豬養殖存在的問題 2.1 豬疾病導致豬肉價格上漲 在2018年發生過一場重大的非洲豬瘟,這場非洲豬瘟導致大量生豬死亡,由于我國是全球生豬生產和消費大國,對生豬的需求量生產量都位列前茅,全世界一半的生豬養殖量都在我國,而這場非洲豬瘟的出現對全國養豬業產生巨大影響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豬價迅速上漲,而且能繁母豬補欄緩慢,生豬需求缺口不斷擴大,加之養殖成本居高不下,生豬穩產保供的形勢還在進一步加劇。對于生豬養殖來說冬季的寒冷是非常難熬的,這樣的天氣往往會造成大量生豬凍害,從而導致豬肉季節性價格幅度變化大。 2.2 養殖環境比較惡劣 一般而言,生豬養殖場在養殖的過程中對經濟資本的消耗非常大,在我國偏遠的農村大多生豬養殖還是采用粗放式管理,對于生豬生活的環境沒有進行嚴格管控,這樣的養殖環境給大量細菌和病毒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和繁殖的空間,嚴重的還可能引發食品安全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問題。對一些農村地區的豬場來說,豬場空間大、養殖數量多,加之機械化作業水平較低,一定程度上對豬舍衛生的打掃造成了一定困難,容易造成細菌滋生、病毒繁殖。 2.3 生豬疾病危害嚴重 當下生豬疾病的種類越來越多,其危險程度隨著生豬養殖業的發展不斷顯現出來。無論是對于以前發生過的豬瘟還是新出現的豬偽狂犬病、豬藍耳病,還有各種寄生蟲對生豬的感染,細菌類的疾病和病毒性的疾病,這些對生豬養殖帶來了極大隱患,在一定程度上對生豬養殖業的經濟造成了一定壓力,尤其是偏遠山村養殖場(戶),不注重養殖環境的衛生,飼料的選擇上也是“就地取材有什么喂什么”,不僅變相降低養殖效益,而且極易發生各種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的感染類疾病,因此加強對生豬疾病的研究,形成有效抗疾病的藥物是目前保障生豬養殖重要舉措。 3、打造“抗防治”一體化模式 “抗防治”一體化模式就是從多方面管控,增強生豬機體的抗病能力,強化豬場的防疫能力,提高疫病的治愈能力,從而實現生豬產業健康持續發展。 |
|
建議使用1440*900分辨率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