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3-01-20 點擊: 次 來源:陽光畜牧網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對養殖戶和獸醫來說,母豬的健康一直是最重要的,尤其是在圍產期,更需對其格外關注。分娩是一個痛苦的過程,對母豬及其后代都存在健康風險。由分娩造成的損傷和炎癥對豬只健康/福利和生產性能都有負面影響。難產和產程過長被認為是MMA(乳腺炎-子宮炎-無乳征)綜合癥的風險因素,會導致初乳產量下降。 母豬分娩有何健康風險?如何提高仔豬成活率? 一、關于母豬分娩疼痛 養豬業已經意識到在分娩前后對母豬進行適當管理的重要性,并意識到在這一時期減少應激(包括由分娩疼痛引起的應激)對生產性能有積極影響。目前已經有一些非甾體抗炎藥,用于減輕母豬分娩疼痛。 對動物進行疼痛評估并不容易。在人類中,疼痛評估的黃金標準是病患口述,這并不適用于動物。在獸醫學中,疼痛評估主要依靠3種不同類型的措施: 1. 一般措施 2. 生理指標 3. 行為變化 采食量減少是第一類措施的一個例子。急性期蛋白是炎癥的生理標志物,分娩后,其血液濃度增加,是第二類措施的例子。最后,行為變化是最常用的措施,因為它們敏感性高且具有非侵入性的特點。行為變化包括母豬姿態的變化頻率、顫抖、甩尾和刨地,所有這些行為都可能在分娩中和/或分娩后增加。 總的來說,由于可以通過不同的且互補的方法對動物的疼痛進行評估,將這些指標整合到疼痛量表中可能是非常有用的。因此就有團隊就根據母豬行為和生產指標開發了"母豬分娩輕松度評分"。 對母豬和仔豬來說,分娩都是一個危險的過程。與分娩相關的損傷和炎癥,特別是在難產的情況下,可能對母/仔豬的健康、福利和生產性能產生負面影響。比如,分娩疼痛可能會減少采食量,從而增加母豬的體重損失并降低產奶量。難產會增加一些疾病的風險,包括子宮內膜炎、胎衣不下、母豬產后"三聯征"、生育力受損和早期淘汰。疼痛也會引起應激反應(血漿皮質醇的增加可以證明)導致產程延長,初乳和常乳分娩減少,母性行為改變。 二、非甾體抗炎藥對母豬活動水平的影響 活動增加或減少都可能是不舒服或疼痛的結果。需要對母豬在圍產期的兩種活動指標,分別進行分析:姿勢變化的次數、躺臥或站立的總時間。 分娩后母豬姿態變化的頻率過高會增加仔豬被壓死/傷的風險,并對仔豬尋找乳頭和嘗試哺乳的行為產生干擾。相關研究結果發現,母豬姿態變化的次數不受非甾體抗炎藥的影響。隨著哺乳期的推進,活動增加表明母豬正在從分娩過程中恢復。 不同的研究報告指出,哺乳期剛開始時的高活動量(即總站立時間的增加)可能是一種積極的母性特征,因為活躍的母豬似乎更 "了解 "仔豬,喝更多的水,從而產生更多的奶和更好的仔豬性能。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的研究發現,與未接受治療的母豬相比,接受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的母豬在分娩后第3天的總站立時間有所增加。 三、非甾體抗炎藥對仔豬的影響 研究小組還發現,在分娩后第1天和第2天,那些接受美洛昔康(口服)治療的母豬,其仔豬的IgG水平高于未接受治療的母豬的仔豬。由于仔豬出生時免疫系統尚未成熟,從初乳中獲得免疫球蛋白是至關重要的。事實上,(那些接受美洛昔康治療的母豬)處理組仔豬的斷奶前生長速度也要高于對照組仔豬。此外,處理組仔豬的斷奶重也要比對照組高418克。 事實上,盡管沒有對仔豬在保育育肥期的生長性能進行跟蹤,但較高的斷奶重可能具有長期的經濟效益,因為它可能減少達到屠宰體重所需的時間。目前還不知道這種效果的機制是什么,但一些假設是,經過處理的母豬表現出更好的母性行為,哺乳時間更長,或者藥物處理增加了母豬的免疫力轉移水平。 四、提高產房管理 高產母豬如今已成為現實,因此一個相關的問題應該是:是否能夠保證這些高產母豬的生產性能和福利?當產仔數超過母豬的帶仔能力時,就需要采用一些干預措施,包括交叉寄養、分批哺乳、使用奶媽豬、早期斷奶和/或人工飼養。但這些措施實施不好反而會給仔豬和母豬帶來福利問題。因此,良好的飼養管理技術是需要考慮的關鍵點之一。例如,選擇奶媽豬的標準、良好的分娩監督或改善母性的策略,都有助于提高母豬和仔豬的福利。 |
上一篇:近年我國畜禽接力育種收獲滿滿
下一篇:奶牛場凍精的選擇
|
建議使用1440*900分辨率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