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3-01-26 點擊: 次 來源:輔音觀點 作者:歐偉業 - 小 + 大
大家好,我是來自美保龍生物疫苗的歐偉業。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:產業格局巨變,動保企業創新突圍思考。 一、養豬規模巨變——大 1、因病制宜,迅猛發展 用一個字來形容養豬規模巨變,就是“大”。大到什么程度?火了一把。尤其在座各位搞飼料的都把養豬搞大了,都火了,傲農比非瘟前多了10倍的母豬,正邦曾經達到170多萬頭母豬,多了8倍,雙胞胎多了5倍,所以都把豬養火了。我平時比較喜歡看《易經》,火是離卦;“離”有幾層意思,第一,離為火,是光明意思,養豬規?;l展方向的前途是光明的。第二,玩火過頭了,可能就得離開這個行業;第三,離火為中空,表面看起來做得很大,實質卻是虧空。 因病制宜,迅猛發展。2007年后藍耳病、2019年后非瘟,大集團根據防病要求制定各種對應的戰略,如根據防病需要進行選址、設計與建筑豬場、調整免疫方案及配合營養,從而得以迅速發展。同時,大集團借助金融(跨界資本)、信息(原料和豬只買賣價格)、人才技術、管理優勢,從而迅猛擴產;小型豬場無人無錢無法抵抗風險出局。 我去年講了一場課,題目叫“不要錯過每一場危機”。前段時間與金陵集團的黃董事長聊養豬,金陵集團原來是養雞的,是國內黃雞雞苗龍頭生產商,他說:“每一次疫情,都是我公司發展壯大的機會”。幾次流行禽流感導致雞存欄量減少,于是就能抓住機會大發展。黃董的母豬現在有五六萬頭了,從做種雞到種豬,種豬真正的大發展從2019年開啟,從1萬多頭發展到5萬多頭,多了五倍。因抓住疫病這個機遇,就發展起來了。強者恒強,弱者出局。全國養豬戶7年減少56%,而年出欄5萬頭以上肥豬戶數增加4倍,這個是去年12月31號農業農村部的數據,僅2019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32%,全國養豬戶數同比減少28%。因此非瘟是挑戰,又是機會,是中國集團化養豬發展的歷史機遇,也是中小規模豬場末路。 2021年12月TOP20的出欄肥豬數量是1.3億,占了大概全國比例的20%左右,翻了三倍。由于有金融資本支撐,獲得迅猛發展機遇,為什么我們這個行業火?搞金融的不炒股來養豬了,搞飼料的這幾年也來養豬了,找男朋友也得找個養豬的。2021年12月:TOP20名能繁母豬存欄875.9萬頭,占比20%左右,到了2022年10月,1萬頭以上母豬場能繁母豬存欄約1235萬頭,占比30左右%。我前幾天看到新牧網報道預測:2025年上市養豬公司出欄量可以占40%,1萬頭以上的母豬場,共出欄達到50%,應該沒問題。 從這個行業可以看到養豬的變化,小豬場跟大豬場的疾病控制模式就不同了。家庭農場散戶以治為主,不發病就不用藥、不打疫苗,主要使用化藥。集團、規模豬廠因病制宜、以防為主,更重視疫苗的使用。 2、規模巨變推動動保企業變革 豬場變大了我們動保應該怎么來抓住機會? 第一, 生物安全提升:我們講了30年生物安全卻沒有做好,因防非瘟,我們用三年時間將過去30年做不到的生物安全做好了,良好的生物安全給疾病凈化帶來了非常大的機會,疫病凈化才是養豬業根本的出路。 第二,以養、防為主:優質疫苗,更有空間。 第三,技術管理提升:碩博養豬,對等服務。以前養豬很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養豬,現在養豬很多是碩士與博士,促使整個養豬技術水平的大大提高,因此,動保企業的技術服務要比豬場的人更懂養豬。美保龍現在有五個博士,十四個碩士,并且大都是做過場長、技術總監的,真正能為客戶解決生產實際難題。 第四,產品鑒別能力提升:小豬場對產品質量的好壞不懂鑒別。大集團有優秀良好鑒別產品優劣的設備和能力。動保廠家要幫助客戶建立公正、公平、科學的疫苗和藥品的評估體系,如采購前進行疫苗抗原、純度等指標檢測,臨床試驗應激監測。 第五,議價能力提升:做動保的一定要降低成本,提升產量,否則的話就會出局,其二是運用新技術提高效果,提高產品的價值。 第六,自產-參股動保:牧原、溫氏、大北農都具有動保和疫苗,牧原參股中牧、科前等,會壓縮了經銷空間。 第七,養戶加入集團:很多小散戶加入了集團,成為了集團的養戶,他們沒有了藥品采購權,最后小藥廠、小藥店只有出局,所以營銷需要重構。因此我們必須要提供優質、優效、成本優勢、優質服務的四優服務,否則難以生存。 |
下一篇:寵物醫療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
|
建議使用1440*900分辨率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