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3-01-31 點擊: 次 來源:家禽科學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不同的雞滑液囊支原體(MS)分離株對雞體的侵襲部位和侵襲力不同,根據侵襲部位可分為呼吸型、滑膜囊炎型和生殖型。近幾年生殖型滑液囊支原體的發病率較高,給養殖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和經濟損失,希望引起大家關注。 1、生殖型滑液囊支原體的發病情況 MS目前在雞群和環境中普遍存在。2015~2017年主要以滑膜囊炎為主;2018年后滑膜囊炎型支原體減少,但以產蛋無高峰和開產后產蛋下降、蛋殼質量變差為主要特征的發病增多(生殖型滑液囊支原體)。發病雞群抗體升高,并且從氣管和輸卵管內分離到MS,初步診斷為生殖型滑液囊支原體。 2、流行特點 2.1 多數雞群產蛋率和蛋殼質量變化不大,但抗體滴度較高,屬于隱性感染。 2.2 北方褐殼蛋雞發病率高,而在南方粉殼蛋雞發病相對較多,可能與養殖習慣有關系。有時同一個雞舍有兩個不同種源的雞群,其中一個種源的雞群發病,另一個種源的雞群不發病。 2.3 發病日齡不等,主要發生在180~300日齡。也有一些雞群一開產蛋殼質量就較差,并且產蛋率比正常雞群低5%~10%。 2.4 產蛋率下降5%~20%,蛋殼變薄,易破損,雞蛋一端有砂礫沉積,國外稱為蛋殼尖端異常癥(EAA),軟殼蛋、斑點蛋增多。比例在1%~5%。 2.5 多數雞群用泰妙菌素和強力霉素等藥物有效,產蛋率和蛋殼質量明顯好轉,但停藥后容易復發。也有雞群用藥后效果不理想,但20多天后能自愈。 2.6 發生該病的種雞群(817肉種雞、麻種雞、三黃種雞居多,白羽肉種雞發病率低),孵化出的雞苗體質較差,弱雛多,生長發育不良,料肉比提高,在30多日齡后有關節腫脹和癱瘓現象。 2.7 在病原檢測中,MS和IB(傳染性支氣管炎,野毒)同時檢出的比例高,并且MS和IB的ELISA抗體都在10 000以上。國外有這方面的報道,混合感染比單一的感染造成的損失更大。 2.8 雞群發病之前往往有應激反應,比如疫苗免疫、天氣變化、更換飼料等。應激反應是導致MS隱性感染雞群發病的重要誘因。 3、發病原因 3.1 MS在體內大量繁殖,當細菌的侵襲力超過雞群的抵抗力就會導致雞群發病。我們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產蛋率降的幅度越大,MS的抗體水平越高,有的能超過3萬。 3.2 雞群抵抗力下降,打破雞體平衡,比如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(這些雞群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高達10 000以上)、應激反應、免疫抑制等,都會誘發MS。 3.3 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都可導致生殖型滑液囊的發生。 4、防控方案 4.1 雞苗選擇 從MS陰性場引進雞苗,這一點很重要。MS可以通過種雞發生垂直傳播,攜帶MS的陽性雞長期帶毒和排毒,污染養殖環境,威脅陰性雞群,因此從MS陰性或陽性率低的種雞場引進雞苗是預防和控制該病的重要措施。 4.2 提高雞群抵抗力 可以采取一些提高雞群抵抗力的措施,比如適當降低飼養密度,增加籠位面積;保證飼料質量;提高維生素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添加量。這些措施可提高雞群抵抗力,能降低本病的發生率或者即使發病,損失會較小,雞群更容易恢復。 |
上一篇:蛋雞呼吸道病的病因及預防
下一篇:沒有了
|
建議使用1440*900分辨率瀏覽